劍峰寺廟藝術創作:寺廟修繕、寺廟彩繪、寺廟建築、牌樓興建與設計、屋頂剪黏
阿里山之源
l 玄日據時代開發阿里山之源:
啟源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日本據台之初,西元一八九六年(
明治二十九年)日本陸軍中尉長野義虎首度登上玉山發現玉山高
度超過日本富士山隨後一八九七年七月六日由拓殖務省公告玉山
為「新高山」,隨後日本林圮埔(今竹山)撫墾署長齊藤音作,
探勘山地資源及部落,一行二十七人再次前往玉山,雖僅署長一
人登頂卻無意中發現玉山西方山脈,蘊藏豐富的原始森林區,西
元一八九九年一位日本技工小池三九郎,發現阿里山山脈大量針
葉樹林樹齡皆達千年以上,並呈上台灣總督府殖產局林務課後來
殖產局就以小池的報告為藍本,開始計劃開發阿里山。
一九ΟΟ年三月日人小笠原富,勘察阿里山地區森林資源,
鐵道部技手飯田豐二奉命堪查鋪設鐵道運輸木材之可行性,一九
○六年七月九日正式開工,經過幾番波折,由官營變為民營又再
度轉變為官營於一九一四年三月十四日全長七十一點九公里,阿
里山森林鐵路全線完成鐵路通車後純粹以運木材為主,以扁柏、
紅檜,亞杉,松樹為主,至一九一八年應沿線居民需要除運載原
木及貨品以外改造客車提供旅客便乘,開發出阿里山之門。
與印度大吉嶺喜馬拉雅山鐵路:祕魯的
安地斯山鐵路並稱:世界三大登山鐵路
,一九五一年故總統蔣公視查阿里山稱
譽:「不到阿里山,不知台灣的美麗,
不知台灣的偉大,不知台灣的寶藏」。
提到阿里山曾風靡全球,為貧窮的台灣賺取不少觀光外匯,全世
界的地理教科書,只要提到台灣,一定提到阿里山,為什麼那樣
有名?如今…如今…風華不再,問題起源何在?國家級的觀光景
點是如此嗎?情何以勘……。
劍峰藝術寺廟創作
欲想觀看相關寺廟工程及相關作品,詳見http://www.templedesign.com.tw/drawing_main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