披髮跣足,身著袍服的真武大帝銅像,光色圓潤,雙目微閉,為銅雕上品。
「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」一書中的真武大帝像。
淨樂國土因膝下無子,羽善聖皇后均憂心社稷託付無人。一日,善聖皇后夢而吞日,感而有孕,其實是玄帝符太陽之精,托胎化生於皇后之腹,當下世黃帝紫雲元年(啟聖錄謂下世適值隋文帝開皇元年)三月三日午時,產於皇后左腋下,三年下來,古籍典册了然於心,天文地理無所不通。十五歲時,勤務修行,不願只當一國之君,僅福一國之民,於是立志救護天下蒼生,便捨棄王位,遷居幽谷以煉元真,貞志上感「玉清聖祖紫虛元君」,於是下凡親授無極上道,作為玄武君又指示玄武帝越海東游,尋訪起自乾兌的山莑,入山修行,才能歸根復位,上為三境輔臣,下作十方大聖。玄帝領命,拜別父母,來到中國境內名山武當山(武當之名即取誌於玄天上帝),遵奉師誡,取名為「太合山」,最高峯為「紫雲峯」,峯前絕巖為「紫霄巖」。
武當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(原均縣),是中國著名道教聖地,又名太合山,風光秀麗,有七十二峯,三十六岩,二十四澗,十一洞,三潭,九泉,九井,九台等聖蹟。朝謁武當山,五門六柱的石坊迎道而立,上鐫「武當山」三字。
據傳,玄天上帝抵達太和山後,即詣拜「妙樂天尊」為師,又獲「豐乾大天帝」贈與「北方黑馳袞角斷魔雄劍」,此劍長七尺二吋,重二十四斤,以應七十二候,廿四炁,闊四吋八分,以應四時八節。此即民間俗稱的「七星劍」,星降伏邪道,收斬妖魔隱於太子巖,在修練期間,晨有靈鴉報曉,旁有黑虎護巖,世傳「烏鴉喙赤,見之者昌,黑虎驅奸,逆之者殃」。
玄帝修道於太和山,修練末契玄元,常為意志不堅所苦,曾經一井,看見有一名老婦人手拿鐵杵的原因,老婦人頭也不回地回答:「鐵杵磨針。」,玄帝乍聽震驚,又問:「以鐵杵磨成針,啟不是太難了嗎?」老婦不慍不火地又答:「功至自成。」玄武立時頓悟,辭謝老婦後,即刻返巖經修道業,而這名老婦,即玄帝聖師紫虛元君所化,特來感化玄帝,在武當山上至今依然存有「磨針井」的遺跡。
武當山「玄岳門」為三門牌坊,中門上有「治世玄岳」四個大字。
發源於武當山硯窩池的劍河,流經太子坡,老營宮,注入漢江。明永樂十三年(1415)於河上架橋,名「劍河橋」或「天津橋」。
玄帝領悟磨杵成針,功至自成的道理後,在返巖途中,為表貞志不移,便折下一珠梅枝至於榔樹上,仰天立誓云:「我若功果圓滿,這樣有成之日,此樹當花開果成。」四十二年後,當玄帝大得上道,昇騰天闕時,此樹果如誓旦,結實纍纍,因其榔木而梅實,世稱郎梅。榔梅果實外型類似桃核杏形,味酸而甜,能治癒各種疾病,也能預卜年歲豐歉,豐年則開花結果,荒年則不結一果。有「玉谿真人」作詩記述此事:「高真學道隱山時,親折梅枝寄榔枝。行滿功成應沖舉,花開子結識先知。仙翁護境百邪遠,聖果標名萬古垂。眼餌延齡除痼疾,志誠拜受福相隨。」
磨針井位於回心庵和老君堂之間,建於明末清初,因年久失修,牆垣破敗,於1983年重新修整。玄武帝入武當山修道,其間因心志不堅,欲出山返俗,至山腰處遇見一老婦人磨鐵杵為針,玄帝頓悟,乃毅然回山繼續修煉,因此有磨針井的肇立以誌其事。
玄帝歸巖修煉後,仙道諸真恐其意志薄弱,難禁外界誘惑,特遣蓬萊仙侶九位美女下凡試探,九仙女相貌端嚴,常往來於玄帝修練的紫霄巖,並出言惑試,玄帝則以禮相待,不存異心,女仙屢次惑帝不成後,已深為玄帝向道誠心所感動,於是相約返回天界,臨行時特向玄帝表明身分,並敦加勉勵。此後玄帝道業日益精進,心志存一,虛空清明,繼續於人跡罕至的山巖中修道,如此歷經四十年。而淨樂國王年邁將逝,日夜繫念太子,於是派遣五百壯兵,東尋太子回朝,眾人登太和山,一步一步探尋太子棲隱所在,一次要橫渡山澗繼續前行,突然見水高漲,水流湍急,強行橫渡都無功而返,直至第九次才勉強渡澗,這就是武當勝景之一的「九渡阻」命名而來。五百朝兵在鍥而不捨的堅持下,終於抵達紫霄巖面見太子,啟傳王命,並想強行帶太子回宮嗣位,玄帝眼見數十年修為樂功虧一簣,於是施法使部眾手腳僵直無法動彈,五百部眾心悅誠服,一齊感悟,於是紛紛解兵卸甲,追隨太子修真養性,玄帝於九九佳辰功完行滿時,五百宮兵亦證仙道,授以「靈官」之職,今武當山有「五百靈官」廟。
太子坡又名「復真觀」,位於老君堂和劍河橋之間,建於明永樂十七年(1419),清康熙二十九年(1690),乾隆二十三年(1758)兩度重修。據說淨樂國太子入山修練時,最初即住在這裡,故名太子坡。上為太子坡全貌,下為太子岩石殿。
太子坡中一景。相傳是玄天上帝讀書處。
紫霄宮建於明永樂十一年(1413),清康熙至光緒年間迭有增修,是武當山上保存最完整的主要建築群。
紫霄宮背倚展旗峯,前障三公五老諸峯,左右聳立大小寶珠二峯,成拱衛之勢。此宮規模宏偉,雕築精美,為山中第一大宮。
紫霄宮父母殿採懸山頂建築,殿中供奉玄帝雙親,神龕對聯曰:「父生天天長地久,母生地地久天長」。
玄帝在太和山潛心修道,貞志不移,歷經四十二年後,終於默會萬真,大得上道,於黃帝紫雲五十七年歲次甲子九月初九日昇攀金闕,根據混洞赤文描述當時情景:「九月初九日丙寅清晨,忽有祥雲天花,自空而下,迷漫山谷,繞山四方各三百里,林巒震響,自作步虛仙樂之音。」當時玄帝長久尺,面如滿月,龍眉鳳眼,紺髮美髯,顏如冰清,頭戴九炁玉冠,身披松蘿,赤足拱手,立於紫霄峯上。不久,雲霧散盡,有伍真群仙降於玄帝面前,五針群仙及五炁龍君,玄帝稽首奉迎,五真宣詔:「學仙聖童,淨樂王子,惟卿,混元之化,天一之尊,不言而教,莫知其神,渺渺劫仞,錦錦若存,虛心實腹,知光同塵。鑿開造化,僕散胚渾,六百萬歲,八十二身。曲全枉真,漥盈幣新,生陰育陽,起死成人。其功不恃,其德乃真,今宣再顯,高輔三清。上罰逆象,下滅妖氛,掌握圖籙,攝制魔蹤。帝真靈會,驅神駕龍,甲庚之將,贊衛彌勳,周環六合,普福兆民,道參天地,萬真所推。」
南巖形勢奇險,圖為摩崖石刻一景。
父母殿的太子像。太子右手舉劍,腳踏龜蛇,身披彩帶,造型罕見。
宣詔完畢,在賜玉冠、衣服、龍劍、寶印、肩帔、靈幡等赴九清之隨身用品,玄帝伏拜而受,隨即啟程,行列浩蕩,前嘯九鳳,後吹八鸞,天丁玉女,億乘萬騎,伴同玄帝同赴九清,此所謂「五龍捧聖,上朝金闕」的壯盛景觀。而此後太和山及稱武當山,據元朝五龍萬壽宮碑記云:「玄武神得其中,改號武當。謂非玄武,不足以當此山也。」
玄帝圓道,昇騰九清後,玉皇上帝勒令其鎮守北方,統攝斗、牛、女、虛、危、室、壁北方七星,玄武咒誦:「頂戴森羅七座星,來鎮北方為上帝,兼管諸天卦甲兵,左青龍,右白虎,前朱雀,後勾陳,做管千里虛空內,立照十方世界中。」按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的記載:上天龍漢二劫,下世適值商朝末年,紂王矯侮上天,心判正道,日造罪孽,惡毒四橫,於是六天惡魔趁此時機傾巢而出,造成世間奸邪四起,民風大壞。當時,元始天尊說法於玉清上元天宮,眾神聆聽無上至真妙法時,上元天宮東北突然大震七聲,天門震開,只見下界惡氣瀰漫,鬼毒流盛。眾神乃叩請天尊解救天下蒼生,天尊遂勒右侍玉童前往北方召請真武神將下凡降伏邪道,區分人鬼。
南巖宮依立南巖而築,峭壁直立,形勢險要。壁中有古木劍遺跡(下),宮右有一懸崖名飛昇台(上)係真武飛昇之處。最後一張圖的龍頭床保留於南巖宮。
留言列表